翡翠怎么解释?
“翡翠”是清代以来对中国玉的一个专属称呼,在明以前,中国没有对绿色玉料这么专有的称谓的(有碧绿、翠玉之称),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绿色玉器的记载,比如汉代有青玉璧等,只是不常见而已;而到了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开采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对玉的需求量增加,一些绿色玉逐渐出现在市场之上,如正德时的御田黄,嘉靖时的阳羡绿,万历时的寿阳绿等等。
从上述材料来看,当时并没有把这种绿色的玉器单独分类出来,所以它们都有可能是白玉、青玉,也可能是碧玉、墨玉或者玉髓,当然也有可能就是翡翠。而且根据《古玉辨》中的说法[1]: “吾见明器,及乾隆以上所制之玩好器皿,色纯白者多矣,而独以碧色宝爱如此!……自乾隆后天下始重碧色,而以正阳暖色为上,云南江巴所产次之。” 可见这所谓的正阳暖色就是今天说的帝王绿了,也是翡翠的一种。
另外,据史料记载,明代中期的时候,云南地区就有翡翠出产,那么说明至少在明朝中期时,这种绿色玉石就已经被开采出来了,并且由于其独特的颜色而被人们所重视。虽然明代早期已经出现了一些绿色的玉石,但是它们的色彩并不纯正、艳丽,因此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青睐;只有当这些绿色的玉石出现之后,才为人们提供了大量色泽美丽的绿色玉,从而使得人们对这一种玉石越来越喜爱,并赋予它特殊的地位。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所能发现的明代早期的绿色玉器,大多颜色都不纯正,甚至都算不上真正的绿色,更不用说现在所说的冰种飘花、晴底等品种了,所以说目前的许多观点还是靠推测而来,并不能真正证明其来源。
我猜测在明代中期之前,虽然也出现了少量的绿色玉石,但由于当时对于颜色的划分不够细致,导致人们不能区分这两种绿色的区别,于是将所有的绿色都统称为碧或者翠;而当新的绿色玉出现后,由于颜色上的巨大变化,又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才使得这些新出现的绿色玉被赋予了特别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