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元人民币上的风景是哪里?
1964年,为了制作第二套人民币,国家财政部和人民银行选中了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人民币背面图案的拍摄地。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的地方,被称为“死亡之海”。这里常年狂风肆虐,流沙滚滚。 在选定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后,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地理研究所派出两个考察队,分别深入沙漠700公里和800公里进行实地勘察。 根据考察结论,当地民众生活区的绿洲带分布着芦苇、红柳等植物;再往深处,出现了少量耐旱树种,如杨树、榆树苗等;再往下,有大小不等的湖泊,还有罗布泊的踪迹。 在沙漠中心还有两个小湖——台特马湖和艾丁湖。由于缺乏淡水,这两个湖的湖水咸苦,不能饮用,但可以作为野生动物的饮用水源。
随着拍摄的进展,为了体现沙漠边缘绿洲的景象,剧组人员将镜头拉近至距沙漠约20公里的地方,这里其实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一团的土地。 三十一团的前身是解放军某部,驻扎在这里是为了配合拍摄,特意搭起了帐篷。拍摄期间,官兵们还充当了群众角色。 不过,这些画面并没有被印制在钞票上。 印制的画面取自于距离沙漠1500公里外的山西省忻州市。这里是中国人民银行委托新华社拍摄“大景”的地方。 在拍摄前一年,为了模拟沙漠景观,摄制组在忻州地区翻过几百座山头,在荒漠中跋涉近千里,才找到一片适合的地形。他们在此搭建取景布景,用摄影机拍摄,同时借用附近一个天然温泉池作为拍摄基地,解决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
1967年1月,经过两年的拍摄,《伟大历程》完成了洗印,得到一批黑白胶卷。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这部记录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纪录片一直没有得到公映的机会。直到1978年才公开放映。 但人们已经可以在电影中窥见塔克拉玛干的全景以及这片荒原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