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何家林?
“何家林”,问得好!这问题似乎有点调侃的意味在里头。不过,仔细想想又挺严肃的——毕竟,一个“新文人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画风和笔墨语言的形成当与他的审美取向、学识结构、生活际遇等密不可分。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时代风向,尤其是1976年后出现的所谓“复兴国学”的思潮,至少是影响他走向“传统再认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林是一个聪明而又有上进心的孩子,他的聪慧不仅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他确实是个“国学”爱好者)还体现在他对时代风潮的敏锐把握上。所以他既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那些风雅情趣诸如吟诗作画、品茗听琴等等,同时又不时散发着一股子让人难以忽视的时髦气息。
比如,他有一件仿宋装穿了很多年(据说他去香港讲学也是穿着这件衣服去的);再比如,他养过猫(而且这些猫还都长得肥肥胖胖圆溜溜可爱极了,就像那些可爱的“喵星人”画像一样)、养过鸟,甚至还在院子里摆弄过植物搞绿化……总之就是一个当代士大夫的形象。 他一直生活在当代文化氛围当中,所以无论是他的笔墨表达还是那些看似传统的日常生活都能让人觉得既传统又现代。
比如他的笔墨,虽然处处都流露着传统笔墨的气息,但是又有谁敢说他完全是承袭了哪位古人的画法呢?就像他说的:我的画是“集百家之大成”——我之所以敢于这样说就是因为他的画里确实融合了多种传统画法,并且把这种融合得那么好,以至于你找不到任何一家一派的痕迹。
同样,他的那些看似传统的生活习性也充满了时代的特征。比如他不但是当代少数几位还保持写毛笔字的当代文人之一(他曾在《笔墨春秋》中讲到别人问他如何能写好毛笔字,他答曰“天天写”“坚持就会写好”)而且他还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用简单的笔触描绘出繁复的画面,并用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旧形式”描绘出充满时代感的新内容。所以我说他是一个“有出息的文人”。 其实,对于这位聪明而又认真的画家,最好的表述也许就在于他自己的一篇短文里了,在这里抄录一部分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我生也晚,未及逢春,而春在我心。我爱自然,尤喜山水。故我画的山水,不是古人山水,也不是今人山水,是我心中之山水——我心即山水画;我又不是职业画家,不可能每日进山,日日看云,所以我只能以‘我’观物——我之情趣才思,尽在于此矣。
我是学艺术的,但我不想把自己的艺术限制在某一个范围某一种形式里面。故而我有‘不器’之心,我愿我的艺术创作能够自由地流动,像水一样自由的流贯。但我不主张无限制地自由,因为我不是自由的河流,我只是艺术的奴隶而已。不过这个奴隶倒也自由得很——他的创作态度是自由的,他的笔墨游戏也是自由的。所以尽管我的绘画语言是传统的,但是我愿意人们看见我的绘画里的自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