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多色宝石官帽顶?
清制王公百官皆顶戴花翎。所谓“顶戴”就是指顶子,即帽顶;“花翎”俗称“蓝翎”,是插在冠帽后的孔雀翎,二者是满族人区别官阶品级的主要标志,合称“顶翎”,是权位、等级的象征,是皇帝用来笼络人心的重要手段。清制规定,自一品至七品文官用嵌有八宝平金或织金丝的冠顶,即所谓“宝石顶”,自一品至七品武官用素金冠顶。但素金冠顶,文官可戴,武官不能戴宝石顶。亲王、郡王、贝勒等王公贵族,其冠顶不用宝石或金石合成,而是在正冠上加用金球或明黄色的金丝冠球顶,称之为暖寿。王公大臣参加“千叟宴”时也用黄丝冠球顶。冠顶以红绒为托,用以区别等级。帽顶上面的宝石的颜色和大小,因官位的高低而不同。
一品官(文职)戴红宝石顶,二品为 翡翠,三品 蓝宝石,四品 红宝石,五品 绿松石,六品 砗渠,七品 紫晶,八品 红葵石,九品 青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