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唐山瓷器值钱吗?
唐山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在明清时期以“景致如画,精美绝伦”蜚声海内外,近现代也是大师荟萃,精品不断,“北瓷”独领风骚至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收藏热的升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清末民初唐山民窑瓷器”走进了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的视野。
清末民国是近现代唐山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也是“陶瓷唐山”兴盛时期的产物。这一阶段唐山民窑制瓷工艺达到相当水平,由于交通便利,外地瓷器大量涌入市场竞争激烈,唐山民窑瓷业以高超的绘画手法和独到的装饰风格取胜,同时,在生产制作上也更贴近民众需求,在价格上以质优价廉更易于为普通百姓接受。
所以这一时期产品行销旺盛,产量极高,畅销不衰,影响日渐广泛,北抵关东一带,南达京津地区都广为使用。在当时,唐山附近的农村及京津等地都有售唐山瓷的店铺,以天津为例,当时仅估衣街就有几家,而且生意兴隆。
由于唐山地处于京畿要冲,民窑瓷器在秉承官窑技艺及天津卫大都市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在装饰艺术方面更是独具风采、独树一帜,其造型古拙大气、绘画生动飘逸、装饰丰富多彩,特别是瓷板盒、瓷酒瓶等工艺品和日用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些“清末民初”唐山民窑瓷器存世量虽然不少,真品却并不多见。由于是民窑出品,制作上在规范、精细和釉料选用等方面要差于官窑和其他民窑产品,加之唐山地处北方,雨少风多尘大,“清末民初”生产出来的瓷器多被用作生活用品,经过近、现代两、三代人的使用后多数品相较差,完整者已属少见,更不用说全新无使用的品相上佳的瓷器了,所以现在作为收藏品存世的并不多。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流入国外,流传在日本、欧洲及东南亚一带和美洲国家。
“清末民初”唐山民窑瓷器中也不乏名人之作。冯杰收藏的一位名叫“宝林”的瓷画家有30年瓷画生涯,被当时的瓷友赞誉为“东方毕加索”.这位瓷画家在唐山制瓷艺术界中颇有影响,他的作品线条流畅、画风淳朴、设色淡雅,是当时瓷画的佼佼者。冯杰收藏的这件瓷板盒就是宝林的瓷画作品,瓷板盒长27.5厘米、宽8厘米,正面画一幅古装仕女,背面画一幅花鸟竹林图,瓷盒盒盖的两侧和盒底分别有“唐山制瓷厂出品”“宝林的手艺”“宝林”的红色朱宝。
随着“清末民初”唐山民窑陶瓷的不断走热和精品的日渐流失,对其深入研究的人是寥寥无几,瓷画家和瓷画艺人也是人去楼空,对这种独特的民窑艺术急需保护和抢救。唐山学者宋瑞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大街小巷、入家家户户收藏唐山民窑瓷器,为的就是将濒临消亡且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唐山陶瓷文化发扬传承下去。因此,他的收藏从开始就带有抢救性质,他所收藏的“清末民初”唐山民窑陶瓷,不仅器物品相极佳,瓷画堪称精品,而且品类丰富多彩,是难得的唐山陶瓷宝藏。2005年6月他向唐山博物馆无偿捐赠了233件“清末民初”唐山民窑瓷器,解决了民窑瓷器在唐山制瓷史上无藏品的空白。宋瑞卿在收藏“清末民初”唐山民窑瓷器方面已硕果累累,2001年荣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颁发的“世界华人收藏家贡献奖”,2005年荣获香港、北京联合评选的“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清末民初”唐山民窑瓷器以它的独到艺术风格与其它地方瓷器各有春秋,加之它独特的工艺和制作特点,越来越受到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收藏价格已大幅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