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单色白釉葵口瓷碟吗?
单色白釉葵口瓷碟从明代嘉靖年间出现以后,就被世人所钟爱,清代历朝都有烧制,但是清代的白釉和明代最大的区别是釉质感较硬,不够肥厚莹润,没有明代的白釉显得灵动。
明嘉靖单色白釉葵口碟的特征:“三云”“二怪”。即造型美、釉质润、底足精和色差大、变形频。
造型美:嘉靖葵口碟呈五瓣葵花式,平沿。碟口内敛,造型规整且优美典雅。此碟采用覆烧法,故碟口无釉闪露出胎色。常见此种葵口碟有青花器和颜色釉器,纯白釉者较为少见。
釉质润:釉面细润,匀净莹亮,肥厚含蓄,色泽青白雅致,光致莹然,润泽如脂,给人以温柔敦厚的美感。
底足精:此碟底部可见五条放射状跳刀痕,这是烧造时的工艺所致。碟平底,通体不上釉,露胎,胎质坚细洁白,抚之润滑。足根处可见浅色火石红。
色差大:嘉靖白釉与宣德白釉相比,釉色较为奶白肥润,色差很大。
变形频:因胎体厚重,在烧制过程中极易变形,因此未变形嘉靖白釉葵口碟较为难见。
“明嘉靖甜白釉葵口碟”采用覆烧法烧成,薄而轻巧,造型优美、典雅、大方。甜白釉色乳浊,莹润如脂、通透如玉,历来深为藏家所重,亦是明代嘉靖时期宫廷的陈设、装饰、赏玩佳器,为明代御窑厂瓷器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