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什么时候有了红宝石?
其实严格来讲,红宝石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商代,但那时人们将红色宝石称为“瑍”或“琼”,并将其看做是祥瑞之物刻在龟甲上进行占卜。而“红宝石”这一名称在清代雍正年间才有确切记载。例如1718年(清雍正元年)就有“南掌土司进贡红宝石一枚”的文字记载。
但是清代雍正年间的红宝石和我们现在定义的红宝石还是有区别的,因为那时人们并没有对红宝石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会将现在我们熟知的红宝石、红碧玺、榍石、红色玻璃等称为红宝石。
随着化学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了解并掌握了红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还测出红宝石的折射率为1.762-1.770,双折射率为0.008-0.010,密度为3.99-4.05g/cm3,莫氏硬度为9,并且具有弱多色的性质(即红-蓝紫色),从而开始严格地区分红宝石,并一直沿用至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