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牌作品有于彫吗?
玉牌有于彫吗?
于彫即是玉雕,于彫一词是由海上画派创始人任伯年在给好友吴昌硕的信中提到,伯年赞吴曰:“于彫复有谁及者”,后吴昌硕将“于彫”用作玉器印刻而成的印章,取名“于彫”印章,后由吴昌硕弟子王大凡发扬广“于彫”之名,使“于彛”之名发扬光大。
因此,于彛与玉雕是同一种意思,其出自任伯年与吴昌硕之口,有其特殊寓意与象征,不可随意使用。
玉牌玉雕的发展轨迹:
清代玉器制造在乾隆年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北京出现了大量的玉器店,清宫造办处还设立了玉作,玉器在清代工艺美术中独领风骚,出现了像乾隆玉雕白菜、白玉镂空如意等著名作品。
清代玉器在明代的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创新,其中“山子活络”件便是在乾隆年间诞生的。
在玉器纹饰中,吉祥图案更为盛行,以谐音来表达美好的寓意是普遍采用的手法,如:蝙蝠谐音“福”、松鹤谐音“松鹤延年”、狮子谐音“事”等,常见的还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等。
在器物种类、造型方面,除继续沿用前期的样式外,仿照青铜器造型的器物和内府所需的文房用具、陈设观赏和日用器皿有所增加,其中尤以仿青铜器造型的玉器为特色。
玉器图案装饰、色彩工艺等的制作手段更加多样化,并运用大量的纹饰来表示图案的主题。由于受到官窑瓷器纹饰制作的影响,玉器的图案装饰也趋向于繁缛和华丽。
总之,“乾隆玉器”以工艺精湛、品种多样而著称于世,在玉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此后玉雕渐渐式微,直至清末民初沦落为下等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