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黄金大鱼是多少两?

莫荒年莫荒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前,中国的货币本位是银本位制度。所谓银本位就是发行钞票必须以白银作为保证,每一纸币发行都必须有相应的白银储备。当时中国流通的银元主要种类有:光绪元宝、大清银币、英国金币(印度孟买造币厂铸造)、日本明治八大金币、意大利梅吉奥金币等。其中以光绪元宝和清银币最为流行,而民国初期由于战乱导致外国银元流入量增加,民间亦广泛以银元作为通货。因此当时人们经常以“金圆”或者“银圆”来称呼金钱。

这里说的“大洋”实际上指的是外国银元,因为清末民初国内各地铸币局曾大量铸行龙洋、三角元等等,这些银元图案大多是西方人物或者动物,比较特殊的是袁世凯像银元,所以民间又称“袁大头”,此外还有北洋政府时期的“曹锟大帝”银元以及南方政府的“双帆币”。不过这里的“大洋”与上边提到的“银圆”不同,是指我国传统的钱币,即以铜合金(黄铜)铸造的人民币,包括清代的“制钱”和民国早期的“铜板”。 由于民国时期战乱不断,加之通货膨胀严重,所以这一时期的物价水平很高,一枚五分钱(角)的花生米在当时都能买两个蛋了!这比现在一个鸡蛋十几块钱的水平都高出许多。因此有人称那时候的五分铜币价值顶现在的五元钱;一元钱抵现在的五百元;十元钱顶现在的五万元……总之很夸张。

事实上,如果考虑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购买力水平,这种比较本来就是很荒唐的。 不过,尽管价格水平过高,但那时却是“黄金时代”。原因无他,只因为战火的缘故导致国外的金银矿开采量下降甚至停止,从而世界各国对金银的需求减少,供给降低,而需求不变,供应减少必然引起价格上涨。再加上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美元信用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前,各国纷纷发行货币、增发债券,导致货币贬值、通胀高企,而黄金价格则是上升得厉害。

比如到1946年1月,美国国债累计达到2.5亿美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扩军筹款的两倍多;同时期美国的工资水平也翻了一倍还多。然而,虽然物价上涨迅速,但人民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加,因为政府的开支和债务都是靠发行货币来支付的,所以你领到的钞票虽然多了,但其实际购买力并没有增加。这样,物价上涨了,但你手里的钞票数目并没有变化——你还是欠着银行的钱没还呢!为了维持你的实际购买力,你只能去抢购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于是,食品等生活用品的价格又开始上涨,最后导致通涨失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