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报何东王慧智?
这个事儿吧,还得往回说一说。 2017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中国书协分代沿革》一文(作者王鸿庆是书协会员)。文中提到,“2013年6月和9月,中国书协分别召开了第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孙晓云当选为中国书协主席……” 这句话有问题吗?有! 2013年9月中国书协确实在天津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但新任主席并不是孙晓云,而是张海。
孙晓云当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按照惯例,这种领导职务是要兼任书记处的,所以她在2013年的讲话中称“我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我代表中国书协党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到了2014年和2016年她却连续以“主席”的身份发表讲话,那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她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张海担任了中国书协的主席。
为什么说是“取代”呢?因为根据中国书协章程,主席和副主席都是领导职务,而不是全职职务。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担任协会组织的领导职务(比如副主席也要同时兼任相关专业委员会的主任)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就是出去搞展览、卖字、参加讲座等)。而孙晓云自2013年就任中国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的职务后基本上就不怎么出作品了(当然,作为政府官员的孙晓云本来也不以书法家的身份出现),专心负责起了中国书协的日常工作。用大家的话说,孙晓云实际承担了比副部级还要高的行政级别,享受正部级待遇。
那既然孙晓云实际上已经承担了主席的全部工作职责,为什么还不正式明确她的主席职务呢?我觉得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孙晓云本人不乐意当主席——作为一个文人,总觉得这种职务很低俗,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政治属性;二是中国书协的其他委员们也不好意思直接请一个副总理级别的官员出来为大家做服务员——虽然孙晓云是自发的。
至于2017年中国书协换届把孙晓云排除在外,任命田伯平为专职副主席,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国书协其他委员向孙晓云妥协的表现。我认为未必如此,因为从2014年开始,孙晓云就逐步淡出了中国书协的业务领域,很少再公开出席活动。到了2016年更是没有参加当年的兰亭奖评审活动(她是兰亭奖评委主任),仅由副主席张业法代替她主持了评审工作。由此说来,孙晓云事实上被排挤在了中国书协的领导岗位之外。因此2017年换届不提孙晓云的名字反倒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