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好啊,我很有发言权! 先上图,最近买的两只镯子 一只是老坑种帝王绿,一只冰糯飘花,都是带色的,价格都不贵。 先说结论,买翡翠不用看品种,颜色也不要太多,主要就看三点——水头、种质和做工。 至于什么是水头、种质和做工呢? 我用我新买的镯子打比方—— 水头就是珠子表面的光泽,比如刚削皮的新鲜珍珠,表面光滑,反光很强很亮,这就是水头足的表现;而干珠就是经过长时间浸泡,表面油脂分泌旺盛,光泽没有那么强,但是显得润腻,这也很形象。
种质是衡量玉材质地好坏的标准,是硬通货,不管什么颜色,种质好的价值高。种质分两种,一种是透明感,一种是不透明感。不透明的种质又称为“肉”,透明感的种质则称为“底”,这个跟玻璃种、冰种一样,有很明确的科学定义的。对于玉来说,种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细腻,也就是说细糯~细晶~细豆这些级别是有市场的,而且价格还不菲。
最后一点是做工,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看完这三点,是不是觉得很简单呐? 那么接下来就说说如何判断呢?
先看水头—— 像刚刚削皮的淡水珍珠或者海水珍珠,表面那一层厚厚的贝壳膜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打磨抛光就能反射光,这种天然的水头是非常好的。 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如果光线可透过,并且呈圆珠状散开,那就是好的水头了(图片中用手电筒照着的地方)。 当然,天然的东西肯定没有完美无瑕的,水头好的地方也会有缝隙,就像这样的—— 这种微小的结构,在玉石中同样存在。
当然,我们不可能拿着手电筒去照一块几百元的低档玉石—— 毕竟,人家卖的就是低端货,你拿高标准要求实在是没有办法啦~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裂纹之类的影响美观的因素。 好的东西总是要付出成本的哦。
再看种质—— 这个需要专业仪器测量才能清楚知道,咱们普通人可以用最朴素的肉眼进行大致的判断嘛。 比如下面这样—— 是不是感觉跟塑料差不多?没错,这是假的。 这里顺便也科普下如何辨别真假,先用火来烧一烧,假的会熔化,真的只会变黄—— (注意防火) 再就是用针往玉器里面扎,真玉器不会有什么反应,假玉器则会冒泡或变黑。 其实,很多辨别方法都是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上,多用用脑子,很多事情都很容易搞定的。
最后是做工—— 越大的件,越难做,所以越大的件做工越好越值钱,这条法则适用于所有玉石。 小件便宜是由于工序少,大件昂贵是因为工序多啊。你看这手镯,磨具倒角去毛边,抛光,打磨,雕刻等等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除了看外在的美观外,还要检查内部有没有裂痕等影响结构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