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年有银元吗?
民二(1913年)的广东双狮币、云南唐继尧像三钱六分(即360文),广西造中华帝国元宝(俗称“广盖洋”),新疆省造交涉使司库平一两等。 这些是民国成立后的首批铸币,其中前两者面值较小,后一种面值较大。但除新疆省造交涉使司库平两外的三种均为试铸样币,未发行,现存世极少,尤为珍贵的是广东双狮币,据说仅数枚,目前在国内未见公开拍卖。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新疆省造交涉使司库平二是真正发行流通的钱币,但是其设计样式却与此前清政府发行的银币完全不同——正面点圈之内为汉、满文在左上方,而清银圆往往是满文在前,汉字在右;背面中心为一圆形方孔,外缘上环铸“光绪二十三年”字样。这是因新疆地区使用回鹘文字,清廷为了便于当地民众识别币值和年份,特意设计的版式。
其实,新疆省的铸币要求与南方各省略有不同,因为其铜铁等原材料需要从外地购买,成本较高,因此最初规定铸重一钱三分(27.45克)的小样币,而福建建隆公司应命制造时,误将“一钱三分”雕刻成“一钱四分”,成了今日极为珍贵的“新式开炉币”(参见图1),这种钱币目前仅见数枚,极为珍罕。 当时各省还铸造了铜元,如江苏、安徽的“安庆版”,河南、陕西的“中州版”,浙江的“奉天版”等等,形式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