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如何判断种老?
判断翡翠的“种”(或称“种质”)好不好,是评价一块翡翠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标准。 由于影响“种”的因素很多,因而“种”的概念也较模糊和宽泛,在这里我试图将之归类为三个要素以作进一步描述:水头、透明度、结构。
1.水头 行话称为“水份”,即指翡翠的透明度,它直接影响了光线在翡翠中的穿透能力,从而最终影响了光线在翡翠中所形成的影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光线的强弱来感知水的长短。
2.透明度 指天然翡翠透明程度的自然状态,它受很多因素影响,如质地、光泽等。这里我采用专业折射仪所测得的数值来表示其透明度,该指标越大表明透光能力越强,水头越足;反之则越弱。
3.结构 结构是指组成翡翠的矿物晶体颗粒的大小及其排列方式。一般我们将其分为两种情况来说明:细粒——纤维交织结构;粗粒——絮状结构。对于同样厚度的玉石,前者要比后者水头要好些。
除以上三个方面外,还有颜色深浅、均匀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种”的好坏,但它们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因此当我们在选择翡翠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所需而重点选取其中一项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种”,也可以同时兼顾多项标准而选取到最理想的作品。
根据硬玉矿物颗粒的大小,透明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翡翠的”种“分为老种、新种和砖头种几种类型。如果透明度较高或非常高,硬玉颗粒非常细腻,这种翡翠无论透明还是不透明,内部没有杂色或很少有杂色,这样的翡翠就是属于老种翡翠。
老种翡翠的通透性主要靠结晶颗粒间隙之间的空气柱和内部的透绿的绿辉石、钠铬辉石等次生矿物来支撑,在外部光线的作用下,这些粒间间隙和次生矿物发挥作用,将光线散射出来,从而为翡翠带来一定的通透性,而且颗粒越细、结晶越完整,翡翠的通透度越高,也就是常说的玻璃种翡翠。
玻璃种翡翠之所以价值连城,主要得益于它是所有老种翡翠中通透度最佳者,其高透绿艳者每克价值高达数万或数十万元人民币,其稀有性和价值甚至超过了钻石。玻璃种翡翠是价值最高的翡翠品种。玻璃种因呈玻璃光泽而得名,是所有老坑翡翠中最为晶莹通透的品种,它由致密的纤维状硬玉矿物集合体组成,因此玻璃种翡翠为均质体,其内部几乎完全无杂质。
从各个方向观察玻璃种翡翠,它的透明度都极高,达到或接近水晶玻璃的通透程度。玻璃种翡翠的颜色有无色透明的,也有浅绿、绿色和紫罗兰色的品种。玻璃种翡翠多为无色或白色,如果为浅绿色者称为冰种翡翠,或玻璃种飘绿花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