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观音哪个好?
在众多的佛像中,观世音最为慈悲善良,因此成为了民间信仰中最受欢迎的菩萨之一。她可以救渡众生,远离苦难,对于众生有着无私的奉献和爱。有许多的人喜欢请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供奉在家中或是随身携带,希望能受到菩萨的庇护和保佑。 作为佛教圣品,观音最常用的造型是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象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观音菩萨的清净无染、大智大觉;也有立像或手捧莲花的形象,多用于供养。
不过,在民间信仰和文化中,最受大众喜爱的是妇孺孩童都能认出来的“送子观音”的形象——手执杨柳枝,法器为葫芦,或坐或立于莲花之上。这一形象的出现与唐代的“以佛代祖”有关,唐朝皇室姓李,而李字拆开便是“木子李”,象征父母亲,所以唐朝时皇帝为了让自己与道教中的天尊和佛祖相区分,就将自己的姓氏“李”字化用成了“杨”。也就是说,当时天子自称“杨王爷”,而皇后则被称之为“杨娘娘”。这样的称呼显然更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于是逐渐演化流传至民间。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寺院里供奉的观音像多是手持净瓶(或持杖),坐于莲花之上。然而,在不少信众的心目中,这样庄严的观音反而不如能送子的“送子观音”更为亲切,他们更愿意拜求这尊菩萨,希望自己早日诞下可爱的宝宝。这也正体现了佛教包容万物、普度众生的精神。
那么,有没有既保持了佛教精髓,又能满足百姓需求的观音菩萨画像呢?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就创作了一系列的《观音大士图》。这些图画表现了观音菩萨各种不同的姿态,或坐或倚,或饮或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而到了近代,著名艺术家赵朴初先生应香港佛教界之请,于一九九二年绘制了八幅巨大的《观世音菩萨》,每副宽五米,高一点三米。 这八幅《观世音菩萨》用现代的画法和素材反映了传统观音文化的精神,将观音大士的庄严殊胜与平易近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无论大众有怎样的需求,这八幅《观世音菩萨》都能够满足。这也正体现了佛法无边,慈航普渡,众生皆平等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