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窑有收藏价值吗?
清中期至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扩大,手工业品的生产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市场机制来调节,因此出现了一批专业生产某种或某几种产品的作坊,他们往往集中制作一种或几种产品,产量很大,销路很广,行销全国乃至海外。这些手工行业中的佼佼者被称为“匠作”,相应的产品就叫做“匠作”(或“贾作”)。 这类工场、手工作坊的产品,以实用为主,追求的是使用的方便和功能的完备,因而并不讲究工艺上的雕琢和装饰,而注重的是实用功能和耐用性;同时因为受资金、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一般不能兼营其他品种,所以产品比较单一,但同一类产品做得量大,品种较为统一。如苏州的宋锦、蜀锦,无锡的刺绣(苏绣、粤绣),杭州的扇子,北京的牙雕,苏州的玉雕,杭州的漆器、竹木器,成都的瓷器等等。 这一类民间手工艺品由于功能明确,使用方便,往往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因此销路较广,经营也比较稳定。特别是一些产品因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很受旅外出人员的青睐,常常被他们购回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
总之,这一时期的民间工艺无论其用料、造型还是纹饰,都强调实用性,讲究方便易行,不追求繁复的艺术加工,因此在艺术上显得比较朴实无华。虽然也有不少作品表现出工艺水平很高的境界,但由于它们更多地是追求实用而非观赏性,所以不太适合作为艺术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