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什么天?
中国有个成语叫“集大成者”,说的就是王羲之。 王羲之(321年—379年)出生于琅琊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殷商世家,他的祖先王导在晋室南渡后帮助晋成帝奠定了中原十六州的基业,是东晋的开国元勋之一。 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爷爷王正仁开始学书,给皇帝写过诏书、贺表等,人称“小圣”;父亲王旷精通篆书和隶书,曾做过淮南太守;叔父王廙善于草书,被称为“小圣”中的“大圣”;哥哥王凝之官至右将军,擅长楷书和草书,与弟弟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王羲之从小受到的是严格而有系统的书法教育。从王羲之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看,他幼时的字应该已经相当好,《晋书中王羲之传》称王羲之六岁善书,十二岁见晋代大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从此勤学不辍,可见其基本功多么扎实。 从他二十岁后写的《乐毅论》来看,此时他的字已经很有造诣了,《乐毅论》中有王羲之为自己十九岁儿子王凝之写的序言,王凝之的字也大有乃父之风,可见这个家族子弟书法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到了东晋末年,世风日下,战乱频仍,人们的精神生活空虚到极点,因此文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上,他们的审美又反过来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使得社会普遍追求一种“清淡风流”的美——这当然会影响书风的形成。此时王羲之已经去世,但是他的行书和草书的笔法却得以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