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序的书画价值多少?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用来形容书法家书写的字和其人品一样有韵味——字写得挺拔秀丽,如这个人英姿飒爽;如果字体圆润饱满,就像这个人性格温厚;如果笔画疏朗开豁,就像这个人豁达大度……这种观点,其实是对书法审美的一种传统解读。 但如果我们对杨先生的字看得更仔细一些就会发现,他所追求的绝不仅仅只是书风的俊秀,而是把“俊秀”与“神韵”有机地融为一体。他的字不媚俗、不做作,笔笔到位,字字珠玑,结体严谨而又灵动,气息贯通而不凝滞,给人一种俊秀中见神采、娟丽外显风骨的感觉。特别是行书作品《桃花源记》,字字笔笔分明又相互顾盼,整个作品气韵流畅而又神采飞扬,让人读后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之中。
所以,如果用传统观念来衡量杨先生的作品,可能会觉得他的字还不够“秀美”或者“遒劲”,但若用现代审美来看待这些字,我认为他的字已经达到了“清新俊逸”“潇洒飘逸”的艺术境界。当然,要写出这样的字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就拿他写《桃花源记》这件作品来说吧,我看过他现场书写这幅作品的视频。他是在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之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创作的,从晚上9点到凌晨一点,整整四个小时,六百多字的作品终于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可以说,他的每一个字都是精心写就,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才华。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上,能够在夜间潜心作画的书家已经越来越少了,而能够花四个小时专心致志写一件作品的书法家就更少。可以这样说,杨先生的字不仅是写在纸上,更是写在心中。 除了勤学苦练之外,杨先生的字还显示出他为人处的厚道与真诚,这与他的人品是相一致的。
有一次,我和先生一起去北京一家书店买书。进了书店我们才发现,这家书店居然也出售字帖。于是我们就随意地翻看着,想让店家推荐几本好书。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年纪并不大、看起来非常斯文的店家竟然摆出一副高傲的面孔,用很不屑的语气对先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字都不好好写,真不知道你们的字是怎么拿回来的!”先生听了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盈盈地对我说:“你来跟他说吧。”于是我笑着对那位老板说:“别人写不好,你也不要这么骄傲啊!”果然,话音刚落,这位老板就马上变了脸。后来先生对我说:“别看他现在对待顾客这么无礼,之前他可是非常殷勤地给我们介绍商品。可能他在其他地方吃了瘪,所以在这里找茬呢。”于是,先生又以友善的态度和这家店购买了所需要的图书。
后来我才知道,先生当年考上大学的时候,国家给了他从小学至大学的全部学费,另外还发了奖学金。但是,先生却只领了部分奖学金,把剩下的奖学金又退还给国家了。 就是这样一位宽厚善良的先生,写下了秀丽多姿、俊逸潇洒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