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吊牌有价值吗?
马吊牌是明代的一种纸币,由户部统一印制,在四川、湖广地区发行流通。由于当时铜材紧缺,而使用铜币有碍于携带和计算,于是官府就发行了这种纸币。 马吊牌的面值有一文、二文直至十文不等,上面铸有不同版本的“户部告示”,详细记载了这种纸币的发行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等。
虽然“户部告示”上强调这种“宝钞”与铜钱等价,但实际交易中,一钱银子通常购买300个“马吊牌”左右;而一枚顺治通宝仅重5克,约合现时的6元多,却已经足够买140个“马吊牌”了。也就是说,一钱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25元。 而如果算上通货膨胀的话,现在的一元钱大概只能买到价值3文的纸币。 这些“马吊牌”虽经数百年流传下来,但目前发现的为数极少,极为珍罕,堪称中国最早的“钞票”。北京、上海等地曾有过拍卖会,但拍卖的都是散件,一张一元的只卖几千块。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马吊牌”上的文字均为繁体字,而这与明成祖朱棣为了显示“华夷之辨”,强制推广汉文化有关。
而在四川地方志中,也明确记录了这个情况。据《四川通志》卷十八载:“太祖时,定例,军士班回者得用马驮货卖,不许买人买马。太祖欲行江南之法,乃颁赐马牌,令从江南买马,往北方贩卖,故谓之马牌。” 当年朱元璋为了供给征战需要的战马,竟从江南买来马匹往北方贩卖,这些马匹当然需要有一个凭证,这个凭证就是“马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