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金农是哪个省的人?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书法家。字寿门,号冬心先生,又号稽留山民、鸠庐散人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三年,卒于高宗乾隆二十七年,年七十七岁[1]。
少孤,自幼家境贫寒。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后因母亲病故而辞官回乡。他一生怀才不遇,心情苦闷,于是借酒浇愁,往往醉后作画,作书,直至夜半甚至至天明。因此其书法在醉中得之者居多,故有“酒后泼墨”“酒后狂草”之称。 他的篆书受秦汉碑版影响较深;隶书取法汉碑《礼器碑》和《张迁碑》而有所创新;草书以汉张芝、唐张旭、五代杨凝式为宗,笔势纵横奔放;行书学苏轼多而自出新意,婉丽流美。
他在书法上提倡“书不厌熟”,认为写得越多越熟越好。又说“书勿乱动,动须入格。”因此他的书法结体严谨,笔法苍劲。他自己认为“作书不论繁简,当使茂密。”所以他的行书、草书都力求笔法浑厚,结体紧密。
他的隶书结体取扁方,行笔多取侧锋,线条肥嫩圆润,风骨内蕴神采焕发,颇得古人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