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捞出柴窑的瓷器么?
有,而且不止一次。 2014年7月份,福建泉州海坛岛海域,一艘沉没的明代古船被打捞起,船身里外长约30米,宽约5米,深约6米,船舱中大量瓷器、铜器和漆器等物品。这些物品绝大多数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海上敦煌”。
当时新闻报道的标题是《罕见!明永乐年间古沉船在闽打捞出水》。 在船舱底部中央位置发现有大量瓷器堆积,大部分为白瓷,部分为青花瓷,还有少量釉下五彩瓷和颜色釉瓷。在靠近舱顶的地方有一块长方形的区域没有瓷器,在周围围起的临时隔离板中有五只瓷瓶,其中四只是白瓷,一只为青花瓷。 据专家推断,这艘古渔船的残存件大致可以构成一艘载重量约为30吨左右的小型海运船,建造于明代嘉靖年间,比郑和下西洋的年代还要晚一些。
而在2015年的时候,又在同一海域打捞出两艘明代古沉船,总共出水文物近万件,这些文物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末年。 一艘船上共有文物5800余件,多数为瓷器,也有少数青铜器。在另一艘船上则发现2000余件文物,多为瓷器。 这两艘古沉船及船上的文物对研究中国船舶史、航海史、陶瓷史等具有重大意义。此次打捞出的文物将由国家海洋局组建的“中国明清海外交流与贸易学术委员会”进行整理和研究。 当时的新闻标题是《福建沿海再现古沉船 或为欧洲“马尼拉”大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