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何奇耶徒?

万俟泽玉万俟泽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第一次知道这位先生的名字,是在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谈吃》中,作者回忆童年时吃糖炒栗子的一段:“当年北平的小街上,有个挑担卖花生酱、芝麻酱的,担子两边扎着两根细竹竿,每根竿上拴一只绿竹筒,里面插着一把竹刀,便是他所有的商品。你且看那竹刀削切杏仁儿以及削瓜儿、削藕儿,真是刀法细腻而灵巧,令人看了悦目赏心……” 这位用竹刀卖调料的,就是何先生——他的祖父是清宫里的御膳房大厨。父亲擅长烹调,因此家里不但有美食佳酿,还有大量跟吃有关的古籍。

小时候的何奇耶徒非常喜欢这些书,其中就有乾隆年版的《宋氏养生部》(也就是《宋氏养生镜》)和道光年间的《调鼎集》。这两本书里记录了很多宫廷菜的做法,当然也有普通食材做的菜肴。 何奇耶徒长大后,做过清廷的奉旨侍卫、溥仪的护卫官,还曾在张作霖手下做事。 “九·一八”事变后,他离开东北到了北京。

1940年左右,应友人之请,开始抄录古籍。由于字写得非常好,有人请他写匾额或题字,他便成了当时的“笔杆子”:给商家写招牌,给寺庙写匾额…… 他的字,结体严谨、用笔俊秀,属于典型的台阁体,很能得乾隆帝的真传。这种字体在当时十分流行,很多大家写的字都带些台阁体韵味,连章草都不放过。比如齐白石写的草书《论书》,就带有些许台阁体的味道。

台湾书法大师林散之评论其字“秀逸有致,尽态极妍”;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则赞其字“端庄典雅,风流蕴藉,情致婉转,风格秀丽。” 这都是很高的评价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