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第一套人民币题写行名?
1947年,华北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合并重组后,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了新中国人民银行的币券。但此时的人总行并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办公地点在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里的一个庙宇里。
当时,由朱复昌负责起草总行的人事安排和机关制度,钱信忠负责拟定发行计划和章程,叶季雄负责起草各种文件。他们还负责挑选工作人员,购置办公用品,布置办公室,还亲手把木刻的公章加盖在新发行的货币上。 为了显示新国家财政金融统一管理的权威,叶季雄根据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指示,写了一篇长一点的《论人民银行》的文章,发表在当时的《人民画报》(第一期)上,其中详细论述了人民银行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等,并提出了建立国际化的目标。 这篇文章发表后受到时任财政部部长的董润之(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任央行行长)的重视,他让叶季雄再写一篇短一点的《中国人民银行的任务》,用做宣传央行工作的通稿。叶季雄按董部长的意思写了这篇近600字的文章,经他亲自修改定稿后,由新华社对外发布,并向国内外各家报纸发行,以扩大影响。 在建设新国家、成立新政府的过程中,建立新的金融体系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构建这套体系,是由当时的财经委员会主任南汉宸亲自主持设计的。
为了保密起见,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没有召开任何庆祝仪式,但为了表示喜庆,在总行办公地门口挂了一个写着“中国人民银行”的大招牌。为此,有人建议请当代书法大师舒同给这个牌子题写行名字样。但当时全国还没有实行货币改革,原来流行的旧人民币还有流通,如果采用新字体,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于是决定暂时沿用旧字体,并将此意见报告毛泽东主席。
不久,毛委员回电批示:“同意,照办。”于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名就正式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