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边角料?
我们常说的“料”,一般指的是天然玉石材料,这种自然生成的矿物晶体,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可供人类进行雕琢设计加工的原材料。 从地质学角度来说,“料”字本意是指由地质运动产生的岩石或矿石,也就是天然形成的石材。而人们所熟知的玉料,则是这种“料”的一部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和变质作用,由这些作用形成的矿物集合体,在地质时期经过运移、沉积、成岩等过程,最终产出。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来自地下几千米深处,通过高温高压生成的新矿物,比如和田玉、岫岩玉等等;而也有一些是来自地表以下的矿物,因为地表水或者是地下水的作用,使得它们得以出露到地表,比如水晶、翡翠等等。 无论是来自于地表以上还是以下,这类天然的矿物的共性就是,在形成过程中,不会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因此它们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结构构造都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无论它们被开采出来,被人类利用多久,乃至是否被人类利用过,它们都会保持其本身特有的属性。 而我们所说的“角料”,则是一种特殊的“料”,它其实是指那些已经完成了主要生成过程的矿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并未能够得到充分成长,从而丧失了一部分原本应有的特性,变成了残破、残缺不全的物料。这种特殊类型的原料,我们可以称之为“角料”。
从上述对“料”的定义可以看出,虽然“角料”也是一种“料”,但是它与常见玉料的共性并不是特别完美。这是因为它的成因与其他常见的玉料有着明显的不同。 “角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矿物形成之初,也可以是在矿物形成之后,由于外界的因素导致它们的形状遭到破坏,进而失去一部分原有的特性。前者例如石英岩中常见的玉髓,它在形成的过程中经过了热液填充,充填程度高的部分会失去晶体的轮廓,看上去就像是一团软润的细密颗粒一样,这就是“充填性角料”,也叫作“粒状角料”;后者包括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玉石碎屑、矿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