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等子称有收藏价值么?

杨撷睿杨撷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等子,又称戥子、戥秤,是一种用于称量金、银及其它细杂重量的器具 ,由天平演化而来。它的特点是用杆称,每换一次砝码都要重新调校。 其计量单位通常为“钱”(1斤=16两)或“斤”,最小刻号一般标到1g,多者可达0.01g。由于它具有称量准确(特别是称量贵金属时)、操作方便的优点,故至今仍在某些行业中使用并作为计量工具的代用品。

等子虽不是法定计量单位,但由于其历史悠久,使用面广,故在商业、医药业中仍被广泛采用。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等子多为明代制品;而清代制作的极少,所以收藏品市场出现清等的情形也比较少见。

不过,2015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某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年间古等子”却备受关注。该等子通体碧玉铸就,形制小巧玲珑。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其顶部还雕刻着两个神态各异的侍女像,其中一人手捧如意,另一人持纨扇。尽管两位侍女的头发因年久而略有脱落,但依稀可见眉目须发、身披罗裙、足登绣履等细节,刻画细腻,甚为精致。

据知,在古代,等子里一般不铸制铭文,而这件作品却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据此判断,其应是清朝乾隆年间宫内制作后赏赐给亲信臣子的礼品。

当然,如此精美的作品,其最初的使用功能恐怕也远不及当今的电子秤。因为在古代,即使是最精密的等子,其最大称重误差也在千分之五以内(相当于现在的40g/kg),远远达不到工业和科学测量用的标准。不过,在古人眼里这样的精度显然已经足以称量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重物资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