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经历几次浩劫?

晋桃香晋桃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之后,为了显示与民休息,大力推行“薄葬”政策,据说有人墓中只有几件“素纱裹尸”而已;汉哀帝在位期间又倡导儒学,认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不是周文王武王那样开国的君主,不应该享有封禅这一项典礼(当然也就没有了秦始皇的封禅);汉朝推崇孝行,父母死了要守孝20多天,20多天内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出门见客,不能谈笑风生,要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简直就是要把死人挂在脸上一样。这样的丧葬和礼仪规范,对生前就已经极度节俭的汉文帝更加有利了——他死后用“瓦器”陪葬(就是陶制的日常生活用品),而且为了表示自己对母亲的孝敬,要求自己陪葬品的数量不能超过母亲身边的的数量。

2、隋唐时期佛教盛行,皇帝也不例外,比如隋炀帝就开始在各地建造寺庙,唐太宗李世民也崇信佛教,据说他晚年因为征战西域消耗了太多国力而懊悔,这时佛教就帮助他解脱了烦恼——他的死是因为得了糖尿病,全身瘙痒难受,命在旦夕,这时一位高僧给了他一瓶“洗浴汤”,说这可以消除地狱之苦,洗后再升仙界。唐太宗信以为真,居然浑身涂满了香油浴汤,在众人的围观下亮出了身上所有的污垢后,果然病愈,这个“洗浴汤”也就是后来的“旃檀浴露”——一种香料名。

3、宋朝开始理学兴起,人们逐渐开始相信轮回转世,阴曹地府的说法也广为流传,因此死者尸体往往会被摆出一种“苦大仇深”的姿势。据说宋代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曾睡在洛阳一家旅店中,梦见神仙给他一个锦囊,让他夜半开门之时打开,结果打开后里面是一副毛笔,于是宋太祖题词作画。第二天早晨,店主发现赵匡胤没有吃饭也没有睡觉,便打开门请他出去走走,赵匡胤欣然应允,边走边画,最后给这家旅店留下一块“面壁思过”的画墙。 这样看来,理学家们确实是为封建统治者找到了一条稳固王权的捷径——让活着的人时刻提醒自己是上天的宠儿,一切权力皆来自上天;而死者的痛苦则被解释成前世的罪孽,这既缓和了世俗与宗教之间的冲突,也让统治者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就能获得民众的支持。

4、元末明初,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化典籍都遭到毁弃,明朝初期虽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回教势力在西北的威胁,所以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就着手营造“王道正义”的气象,大力尊崇孔孟之道。洪武帝在位时期编纂的《古今贤文》中就有不少鼓励人心,宣扬道德的文章,如《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还有《惜时》更是言简意赅,直指要害:“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不过最有名的还是《朱子治家格言》:“谨身节用集余粮,俭以养德宽作计;诗书取乐逢佳节,礼义问安惜昼长。”这几乎成了明代文人群体的共识,甚至民间生活也是以这本书中的内容作为指导方针的。 其实明朝的士人的生活也很清苦,据说张居正回家乡探亲,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可是家门口却有一人正挑灯夜读,原来是他父亲深夜还不忘温习功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