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和玉哪种保值?
在市面上,常见的“玉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软玉”——新疆和田玉,而另一类则是新发现的“硬玉”——缅甸翡翠。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传统的中高端玉器用料都以软玉为主,甚至到现在,很多喜欢玉石的人都有个习惯:只认和田玉,不认翡翠。很多人会说:“我喜欢玉,不要翡翠!”。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应该改一改了。 先来说说大家关心的价格问题——同样是价值不菲的宝石,为何翡翠的价格要比和田玉更高?这首先是因为“物以稀为贵”,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戴翡翠首饰,但大家对于品质要求都是相对较高的;所以,高品质的翡翠资源越来越稀缺,需求大于供给,自然价格上涨。而另一方面,则是源于人们对于玉石文化认识上的不同。在我国,有“宁买十件玉不买一件木”的说法,玉石的地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无可替代的。
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上至皇宫贵族、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都热衷于收藏玉石。而相比起软玉来,很多人都更青睐于翡翠,一方面因为它的颜色丰富,千姿百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灵性”。在很多民间传说里,都有关于“翡翠精灵”的典故,这些故事或多或少都提到过:翡翠拥有通灵的能力,可以驱邪避祸、保佑平安。这也让本来就身价不菲的翡翠更加受人推崇,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当然,话又说回来,价格高的翡翠就比价格低的软玉更有收藏价值吗?这个看法也太过片面。就像上面说到的,无论是软玉还是翡翠,都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只不过因为二者价值的评判标准有所不同导致最终的价格产生差异罢了。 那有人就会问了:既然翡翠和软玉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那么为什么还要分“收藏级”和“消费级”呢? 这是因为不管是软玉还是翡翠,其种类都是相当多的,而在不同的类别之间,价值评判的标准有时候并不会一致。举个简单的例子,同一块原料,如果是切出了多片料,用于制作成手镯的料子价格肯定是最高的,因为手镯的价值评判标准最高;而剩下的边角料如果用来雕刻成牌子挂件,虽然利用率较高,但最终的价格却未必会高于手镯料。
所以说,不管是从保值来看,还是从升值角度来看,都不应当单纯地看待软玉或者翡翠,而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去考虑。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软玉还是翡翠,其价格的评估都不能单纯地只看材质,因为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如雕工、尺寸等等。而对于有“灵性”的翡翠来说,影响因素更多,如种水、颜色、形状、瑕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