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种能养好吗?

付书瑶付书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可以,但很困难,需要花很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首先说结果,种是可以养的更好的。 我自己有个很明显的例子可以用来证明,之前买的一个飘绿花手镯,戴了有三年多吧,当时是细豆种的底子,有点干,有点灰,然后我给换了水头(具体换水的过程在另一篇文章里),现在变成糯种的底子,干净多了,水头也好很多了,绿色也更鲜艳了一些。所以种是能够养的更好的。 接下来简单解释一下原理,人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了全身的体表,从中医角度来看,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皮是通过毛孔吸收营养供给身体的,当然也包括了玉器。从西医角度来讲,皮肤直接与外界接触,通过表面微生物的作用,可产生维生素D,从而摄取钙磷,促进骨骼生长发育。这些都离不开血液供应和神经调节。玉石与人体是有“相通”性的,即人体内部的信息可以通过血液传输到玉石之中,而玉石中的微量元素也可以透过皮肤进入人体。

我自己在把玩玉石的时候,感觉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润度和颜色上的变化,比如原来干巴巴的玉石,随着把玩,会变得水润一些,颜色也会变得更亮一些;而如果原来是油性皮肤,把玩一段时间后,油脂会通过皮肤渗入和田玉中,会感觉特别油润,看起来也比较亮。 而对于种来说,其实也是一种透明度或者干湿度,如果种不好,就可以通过补水来实现种老的理想效果。

不过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把玩过程中不能泡水,否则玉石是会发臭的,也就是说不能给玉石“洗澡”,因为人体本身带有大量细菌,如果清洗不干净,细菌进入了玉里面,是对玉的保养有很大危害的,正确的方法就是保持玉表面的清洁干爽即可。 最后说一句,好的种很贵,要养出那样的种也是不容易的,要有耐心哦!

胡坤胡坤优质答主

在购买翡翠饰品的时候,总会听到卖家对产品描述有这么一句:“种老色好”。老种的翡翠,色艳且耐看,绿色的翡翠中以老坑玻璃种为贵。种老的翡翠,颜色饱满,通透明亮,质地细腻、纯洁、水头足,在莹莹绿光中显现出晶莹通透之感。而“种嫩”的翡翠则透明度较差,水头不足,且颜色偏暗,缺乏光泽和通透感。那么,翡翠的种能养好吗?

翡翠的种,指的是内部结合的致密度,致密度高,则种就老,表现为透明、细糯、油润;反之,致密度差,则种就嫩,表现为较透但偏干。翡翠的底子指的就是绿色翡翠中绿色以外的部分,亦即所谓的“白地”或“紫地”,翡翠的底子其实也是主要显示种份的地方。好的底子,主要应有净洁、细糯、油润的感觉。

我们日常所说的翡翠的种,其实是对翡翠的透明度和内部结晶状态综合的表达。在表达上常用到“老”与“嫩”两个字眼,这是对翡翠内部晶体的结合程度和颗粒大小的比较结果。“老”和“嫩”两个字的形成由来实际与翡翠的“行话”有关,这是在翡翠行业干买卖的人常说的话,而“行话”是为区别于外行而讲的话。外行听不懂,自然就无法识别翡翠的好坏了。其实“老”、“嫩”这两个字都是对翡翠透明度及结晶状态的象形描述。比如:人们以动物的皮肤的光滑程度来比喻翡翠内部结晶物的状态,用“猪油青”、“猫眼绿”等等来指称某些透明度较好、结晶好的翡翠品种。而“老”、“嫩”主要是与某些蔬菜、谷物的生长时间相关联的,以时间长短来指称某些翡翠品种的结晶状态和透明度。

翡翠的“种”其实受其生成的地质状况和时间的影响。在漫长的生成年代里,有的翡翠在岩体深处被富含重晶石和硅质的热液长期浸泡,某些原先不太纯的部分受重晶石置换和硅质胶体充填、交代,使原来的相对松散的翡翠晶体逐渐变得至密,从而使裂隙减少,整体上通透性、透明度都得到大大改善,翡翠的“种”也因此老化。而有的翡翠,则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就升迁到岩体的浅表层,由于没有被富硅质和重晶石的热液较长时间的良好浸润,因此整体上仍呈松散状。如果在后期的地质运动中,又有酸性强的外力浸蚀等作用,翡翠就可能变得更为疏松并风化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翡翠的内部结晶程度不高,晶体颗粒较粗,裂隙发育,通透性差,透光深度浅,因而透明度明显下降,“种”也显年轻。

对于一些品级相对较低的嫩种翡翠,如果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可能会有改善透明度,使“种”变老的效果。这种浸泡处理,俗称“冲凉”,在缅甸较为常见。如果进一步采用一些化学制剂进行强浸,使“嫩水”变“老水”,“胶水”变“玻璃”,则称为“染色”。目前,市场上的翡翠制品有些就是经过上述处理并假冒天然高档翡翠向消费者兜售的,消费者购物时要特别注意甄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