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棉团还多?
棉,是翡翠结构构造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评价翡翠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来说,我们将肉眼可以观察到得翡翠内部的特征统称为内部特征(或称“显微结构”),而将肉眼不可观察到的特征称为外部特征。对于宝石学而言,由于人类视觉器官的限制,一般只讨论肉眼可观察到的特征。 但由于目前鉴定翡翠是否A货及评价A货翡翠的价值时,都需要用到一些仪器,因此常需要将肉眼所不能观察到的成分用仪器测量得到。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虽然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翡翠的微观世界,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特征,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微观特征对翡翠的价值判断影响并不大。只有当肉眼能够看到明显的白色矿物(如云母、长石等)时,才需要对翡翠进行详细的分析测试,包括偏光显微镜、光谱仪等,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估出翡翠的质量。
而在所有肉眼可见的微结构中,棉的表现形式是最为多样的,也最具有鉴别意义的。 我们日常所说的“棉”,其实是由许多细微的纤维状晶体组成的,这种纤维状晶体主要是由硬玉颗粒经过低温液氮压滤后形成的;另外还有一些非晶质的微晶团块,它们大多由褐铁矿化(铁离子浸染)的细粒软玉或钠长石组成,也有少部分由绢云母、黑云母或其他含有色离子的矿物成分构成。
这些形态各异的含矿物质集合体,就是我们常说的“棉”了。 除了形状和颜色的明显差异外,不同的“棉”所含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这对评价同一地块出的不同手镯或者挂件之间的价格差异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相同的底子,如果仅有一点点的黄色“棉”,它的价格就不太可能跟同样有较多黄色“棉”的玉器相差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