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执笔方法的问题,在历代的书法理论中讨论颇多,有“三指”、“二指”和“五指齐端”之说;也有“擫”、“抵”、“导”、“送”之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系列作品指反映同一主题或描绘基本相同的形象,具备一定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由同一作者在不同创作阶段创作完成的作品。系列作品是同一作者对构思内容进行不同表现,并不断延伸完善的过程,具有构思上的连贯性和艺术创作的完整性。
作为一位常年在翡翠行业摸爬滚打的“老人”,听到过各种各样的看法和意见。其中也不乏一些很奇葩的见解。比如有人觉得买1000元的翡翠和买4000元的翡翠没什么区别,其实它们都只有几克重;也有人认为越重的翡翠品质就越好,因此花大价钱购买重达几十克的宝贝才是明智之选…… 那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在货币收藏中,第一看版别,第二看发行量(存世量),第三看材质(或重量)。 所谓版别,就好比印刷厂印钞票,由于机器、模板等故障或者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印出的钞票票面有错漏,或是颜色深浅不一,或是号码前后颠倒等等不同,这些不同的版本,其升值潜力是不同的。
按照《中国书法全集》里的排序,元代的河北书法家有: 郭守敬(1233-1316) 鲜于枢(1246—1322) 张旭(公元1387年) 王冕(公元1310-1359) 杨维桢(公元1296年-1370年) 宋克(1470——1521)文徵明(
他是歌手 ,写得一手好字。这是他在央视某节目现场写的诗 ,他的性格也很符合我心中的诗人形象啊 !哈哈.... 不过最惊艳的我还是他写的这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上图中是他30岁左右写的,下面这幅是他今年(2016年)4月写的,相隔了三十多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之一,货币文化悠久而灿烂。但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古钱已经很难找到,所以市面上常见的古钱大多指的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银元、铜元等。这些经过数百年的流传,数量已经非常少了。古代的铸币虽然品类繁多,但大多价格不高。 相反,一些近代的机制币却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