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擦擦多吗?
1、数量之多,不能胜数
在收藏过程中偶尔能看到一些带有清代年款的瓷板画,大多是官窑器,釉面细润,青花发色纯正,画面以历史故事和人物景物为主要图案。瓷板画最早出现于南宋,盛行于清代,是清朝文人赋予瓷器的一种新的功能--画境。他们并不把瓷板作为实用器皿,而是当作精美的艺术品观赏。他们在瓷板上绘画,内容多为四季花卉、山水,也有典故人物等。这种瓷板上的画,就是"擦擦"。
2、功能之多,丰富多彩
"擦擦"在藏语中又叫"唐卡",是一种贴在墙上用作装饰的刺绣画。因为要贴在墙上,所以尺寸不太大,一般宽在0.3-0.8米左右。清代是"擦擦"发展的全盛时期,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据《钦定大清会典》记载,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钦天监报告,出现星象异常。钦天监是封建皇帝封建迷信的产物,由古代观星术发展而来,负责观测星象,推算历法,为封建帝王"卜吉凶,预福祥"。报告说,出现了两朵稀有的祥瑞之花--一种形似佛手的"火晶"花和一种色呈绀蓝的"木蜜"花。这两种花都有七瓣,花蕊突出,很像两个大喇叭。钦天监称,这两种罕见之花出现,是吉祥福瑞之兆,因为"佛手"、"木蜜"与"福寿"、"富贵"谐音,是"天下太平"、"百姓康宁"的象征。同时,还有一种"八宝"菊花,花蕊细长,似一根根银针,花瓣呈十字形,相互交错。钦天监解释,八宝菊花是"万代长久"之意。
这几种花从外形上看,都比较奇特,是难得的观赏之花,但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出现被附会为"祥瑞",为这个变幻无常的世界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封建统治者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吉寿安宁",所以这些自然现象就被附会为吉祥之物。
3、工艺精湛,难能可贵
这种"擦擦"大多为粉彩器,也有白釉器,画面十分精致,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这类"擦擦"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它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功能和特殊的宗教地位,是研究宗教和发展工艺的重要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