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抽象的翡翠雕刻?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儿奇怪。几何时刻、几何形状本身,都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世界上原本没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概念——所谓的方是相对于圆来说的,当有了正方体之后,人们才开始用“方形”来描述它——同样,世界上本来也没有“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这些多角的图形,都是后来才被人为定义出来的。
所以题主所提的问题“几何”其实是一层很薄的壳子而已,里面并没有实质的内容存在——“几何”本质上是人类用来描述物体形状的一种语言。 那用什么来描述物体的形状呢?实际上我们人类是依靠视觉器官(眼睛)和触觉器官(手掌)的双重器官来感知世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线”“角”“面”以及“体”等概念——这就是数学中“几何学”的本体。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几何”——通过人的视觉器官与触觉器官相结合而对物体形状进行量化分析的一门学科。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在“量”的角度上,任何自然物(包括人体)都可以通过测量得到一定的数值,进而描绘成一个几何图形;但在“形”的角度上,很多自然界的事物都是难以用几何图形准确描述的。
比如人体的骨骼、肌肉、皮肤等等,都不是严格的几何形体,它们都是有“厚度”的,是不能被“压缩”成几个维度来加以形容的。再比如人脸,虽然五官在几何意义上是“标准”的,但每个人的脸都有各自的“形”,是无法用一个绝对角度来描述的。 雕刻家们在塑造人物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就是——如何在保持物体“形”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其变得“小”一点(因为“大”是很占空间的哦!)。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使用了无数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方法十分有趣且奏效,那就是——在保持“形”的基础上,将构成该形的各个部分尽可能地去抽象化,进而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来替换掉那些难以表现的凹凸形态,这样一来,整个作品就显得协调且精致多了。这种对“形”的抽象处理,其实就是雕塑创作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手法——解构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