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荧光原理?
我来发一个吧,在R.A.Miller的《纸币防伪制伪》中有一个例子,可能并不符合题主的问题本意,不过值得一看…… 问题是美国是否有可能伪造中国的人民币——这里指的是50、100元面额的钞票,因为当时5元和10元的钞票有固定的防伪特征(凹印手感线和荧光纤维丝),而20元的人民币刚发行不久,防伪技术还不成熟,容易被伪造——当时的假钞案件大部分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直接或间接策动实施的。 为了研究问题,作者专门设计了实验和模拟实验两种情况。 先来看实验的情况,图中的钞票就是真钞,通过特定的设备打出了和真钞一摸一样的薄片(用来做胶印的试样)。 然后通过印刷,制作出了真钞大小的图案,图中是放大了的照片。 接下来就是关键一步,要想让伪造的钞票不露出马脚,就必须要在正面或者背面印制出对应的暗记来,如果制作不当的话,即使把两枚伪造的钞票摆在一起,也会很容易分辨出来。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在纸张制造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特征物质,用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的时候,如果出现阴影,就说明这张钞票是假的。这种光度测量法能够有效地检验出70%左右的假钞。
再来看看模拟实验的情况。首先在普通的纸上打印出一定数量的假钞图片,这个步骤是为了模仿外国间谍利用胶卷发送密码电报的情形。然后把这些纸都放入热水中浸泡,这么做是因为热水的温度接近造纸浆料中的金属离子被氧化所需要的温度。 经过一段时间,一部分纸质变得又软又脆,一折就断,而另一部分仍保持原来的硬度(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于是,实验者就在这些变软的“假钞”上盖上了红色的印章,以便将来识别。 结果证明这个方法还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