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6年纸币值钱吗?
民国二十六年,即公元1937年。这一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这一年的5月,法币发行达到顶峰,一共发行了60元面额的钞票 4.4亿元;6月份,国民政府就停止了5元、5角和1元的纸币发行。 到了这年冬天,由于战况对国民政府越来越不利,国民政府在财政上越来越困难,于是开始实行“法币贬值政策”,也就是不断发行更大面额的法币来替代原先的货币。
到第27个年头(1938)年初,法币发行量已经高达104亿元。而到这年年底,这个数字又变成了269亿元…… 如此巨量的货币发行,造成通货膨胀严重,民不聊生。据说当时上海的一块肥皂可以换17亿(法币),一个鸡蛋500万(法币)… 不过这种膨胀来得快去的也快——当国民政府在战争期间搜刮完所有能用的钱之后,它终于坐实了“穷光蛋政府”的称号。
1948年,国民政府终于支撑不住,宣布法币贬值,同时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然而此时国民党政府的财政状态已经完全失控,以至于虽然金圆券发行不到一年就遭到失败,但其发行量却已经是法币的近四倍。这些糟糕的数字,给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带来严重的通货供给压力。
所以,题主提到的这张100元的法币,如果保存得比较完好,其经济价值应该在200左右。但作为文物来说,由于其数量极大,价值其实不高。 如果一定要我说出这张钞的价值的话,我想应该是在历史和文化上的意义吧。
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货币变革的见证者,这张钞票无疑具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它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变迁,更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生活的一个缩影。
以上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