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铜盘的价值多少?
这种铜板价值主要在于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作为货币(也就是所谓的“明钞”)的价值并不高。 首先说明它是钱币,而不是邮票或印刷品,原因也很简单,它具有货币属性——可以流通,可以交易,也可以兑换。
明末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顺朝”曾经发行过一种纸币——“永昌元宝”(背面无字),这是一种毫无价值的纸片,但规定其可以和白银、黄金等贵金属直接兑换,同时也可以充当税款和粮饷的缴纳物。当然,这种毫无价值的纸片最后自然沦为废纸一堆。而大西国建立后继续沿用这种“永昌元宝”,只是背面的年号换成了“甲申”。
1644年入关后,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朝廷”,因为缺乏银两,他再次发行了面值很大的纸币——“当千”(相当于后来的“银元券”)和“当万”。但这种纸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因为政府信用不足,所以百姓并不承认这种超发货币的效力。由于发行量过大,最后这些纸币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仅当作纸片使用。 李自成的败亡导致这种纸币的信用丧失,官方不再承认这种纸币的效用,民众也不将其当回事。清初修《明史》时,还见过这种“当千”“当万”的纸币,但到了雍正年间,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了。可见这种纸币的寿命很短,大约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其铸造量应该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