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磁州窑有多高的收藏价值?
明末清初始,民间就已经有“南青花、北彩瓷”的说法了; 其次,明代中晚期开始大量烧造外销瓷(主要是青花)的景德镇的民窑,也开始烧造彩瓷。但风格与磁州窑风格迥异,称为“新彩”。 新彩使用化学颜料着色,色样丰富,但是色彩不稳定、容易褪色和掉染是它最大的缺点,所以新彩在明代虽受喜爱,却未能像磁州窑瓷器那样享誉盛名。
无论是磁州窑还是新彩,在民国时期都不复存在。因为此时景德镇已经能够生产价格低廉的色彩艳丽但不耐久的化学染料,并且掌握了高温烧制技术。此前专供出口的外销瓷从此不再烧制。而以磁州窑为代表的仿古瓷则是另一番景象。 进入现代,由于历史原因,磁州窑的产地冀辽两地对本土文物的轻视导致磁州窑器物鉴定和科技考古工作滞后于实际需求。一方面文物市场鱼龙混杂,大量赝品充行,另一方面国内众多博物馆所陈列的磁器窑文物由于无实物对照,其年代鉴定和基础研究工作也不能令人满意。由此导致磁场窑瓷器的价格一直起伏不定。不过总体来说,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和科技检测手段的增加,这种局面正在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