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的作品人有谁?

储嘉源储嘉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郑燮的《难得糊涂》

郑燮是清代有名的才子。他诗、书、画具精,时人号为“三绝先生”。他的字有“六分半书”之称,别具一格;他的画以兰竹著名,苍秀潇洒;他的诗更是“直抒胸臆,不屑摹拟”(《清史稿·郑燮传》)。他为官清正,爱民亲民,有“郑青天”之誉。他生性幽默,风趣十足(比如,他写信给友人说自己在作一幅“横涂竖抹千千幅,要把乌丝造孽钱,但得活宽穷亦乐,不图紫绶与乌毡”的竹子图以卖钱养老婆)。不过,郑燮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能以超世脱俗的思想和旷达不羁的处世态度对待生活,“难得糊涂”匾(图1)就是郑板桥这一旷达性情的折射。这块字匾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不过很可能是好事者的附会,且不论)。相传郑板桥调任潍县知县时,旧识“解六书屋”的老店主送他一块空白条幅,并称他家祖上留了一幅王羲之的真迹,后被盗,此幅是王羲之的补幅。郑板桥看了,大笑不止,欣然落墨——“难得糊涂”四字一气呵成,后又加盖一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又题“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郑所题的字看似平常,其实非常精妙。单看“难得糊涂”四字,从笔画到结构都透露着一股“糊涂气”。看单字,“难得”尚规整,但“糊涂”二字却笔画纷乱,“糊”字更是草了又草(郑燮本来就有“涂鸦”恶习)。再看整体结构,“得”字的重心在左,“难”字向左斜,而“糊涂”二字又“歪七扭八”,如此看来,整个字匾就更“糊涂”了。这就是郑燮的“糊涂”艺术。其实,整个字匾重心稳定,看似“笔画纷乱”其实笔笔不苟。“糊涂”二宇的“草了又草”也并非“写草字”,而是郑燮“六分半书”的自然笔法。整个“糊涂”字匾实乃一副“大巧”作品。郑所题字表达了他独特的处世之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是说当聪明人装糊涂最难。“放一著,退一步”是教导人不要斤斤计较,要超脱一点、旷达一点。“非图后福报也”是说这样做不是为了以后能得到什么回报。郑还有一方印章“爱民如子”,他能有这样的智慧去对待生活、处世为官,又怎会不爱民如子呢?

张大千的《难得糊涂》

张大千是20世纪我国最具盛名的国画大师。他的书法初学邓石如,后“由书入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以雄奇老辣见长,他的字结体欹斜,跌宕潇洒。“得”字左高右低,在张大千字中颇为常见。这件《难得糊涂》字幅(图2)是他去世前几个月,题在他所绘《荷图》上的。

陈毅的《难得糊涂》

陈毅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他同时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诗人。陈毅作为革命者,具有英勇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乐观主义品格;作为诗人,他的诗“沉郁悲壮,豪迈清新”;而作为书法家,他的字风格雄浑豪迈。他的书法初学颜真卿,结体方正庄严,笔画雄浑朴厚,晚年则以颜字为基础又参以魏碑的笔意。他所写的《难得糊涂》条幅(图3),结体开张,中锋圆笔,笔力雄强,具有浓重的颜字风格。陈毅是具有大智慧的伟人,他能写此“糊涂”之字,不足为怪。陈毅在诗词中也表现了他对糊涂、聪明的看法:“难得糊涂非真痴,行善积德不居奇,平生只爱青山在,莫愁四海不展眉。”与郑板桥相比,陈毅在“难得糊涂”四字上更进了一步,他以“大智若愚”的态度来待人处世,这就是陈毅能以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宽广胸襟来为革命抛家舍业、出生入死,从而实现“丹心永照汗青日,留取功勋万古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