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年是什么未年?
民国二十年是公元1931年,民国三十年是公元1941年。 民国十三年是公元1924年。 这三个年份都是甲子年。 “甲子”在公历中每60年重复出现一次。 所以“民国二十年”和“民国三十周年”都含“甲子”,但“民国十三年”不含。 因为“民国十三年”之后的下一个农历辛丑年(1961)才是“甲午”,而“甲午”的“午”正是“马”,所以这年民间有“马年”的说法。 而“民国二十年”“民国三十周年”的“庚寅”“癸卯”中都出现了“甲”(子);且“民国十年”正好又是虎年“壬寅”,于是就有了“金(庚)虎(寅)年”、“水(癸)兔(卯)”年之说。
以上均为农历干支纪年的说法。 如果用公元纪年法,则民国十年(1911)之后第一个庚子年(1960),下一个甲辰年(1974),再下一个庚寅年(1984)……以此类推。 民国二十九年(1940)之后第一个丙戌年(1956),下一个庚子日(1960),再下一个乙卯年(1965)……以此类推。 用上述两种方法,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从民国的立国之年(1912)到某个时间点,每六十一年就会碰到同一个干支组合——"甲寅"。 从民国建立开始,到解放前夕,共发生过五个"甲寅"年,分别是1924、1934、1944、1954和1964 年。其中后两个"甲寅"年是民国三十四年和四十三年,即抗战胜利那一年的1945年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