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还在流通吗?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共10种面值62种版别(不包括货币兑换券)。最大面额为5万元,最小面额为1元;主图案均为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主题词多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或“钞票”等字样的简体中文。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进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纸币的发行量也越来越大,到1955年时已经发行了5套人民币。其中,1949年至1953年间还发行过面值为500元的黄金证券代替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使用。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955年下半年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当时计划发行5个新面额,即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同时收回旧币,但考虑到社会实际需求以及市场情况尚未完全稳定,只收回了1953年版500元和1000元纸币两种。
1974年到1983年,第三套人民币陆续发行,这套人民币中包含了50元、100元、500元、1000元和5000元5个主币币值。而1995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包含了一张20元,这也是从这张纸币开始,人们日常使用的5元、10元等券别的纸币在市面上逐渐减少,银行主要对50元、100元大额纸币进行投放。 目前我国已发行的五套人民币中有四套都是按96.4%的比例回收废旧钞票,只有第二套人民币是全部回收,而且回收价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