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时的书法家有哪些人?
我爷爷是民国时期末期的国文先生,他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大概是1924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之时,孙先生住在上海法租界,经常和几位国民党元老,包括于右任、胡汉民等人一起谈古论今,偶尔也会谈及书法。 孙先生说他是学欧阳询的,但是功力不够深,于是请别人写个欧体的底稿给他,让他描红练习;又因为孙先生少时家境贫寒,买不起好笔,于是用棉花沾着墨水在纸上临摹。后来年纪大了一些,去日本留学,临《文庙碑》(即《礼器碑》),但总觉得字形太大,又不灵活,最后写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大小不拘、欹侧多变而又飘逸俊美的行书。
当时孙先生的几个学生都是学他的行书的,不过后来都各有发展: 徐谦,字立庵,湖南湘乡人。与孙先生关系很好,曾随孙先生在黄埔军校任教,也担任过国民党的宣传部长,是当时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以行书见长。
吴稚晖,江苏宜兴人,名士。和孙先生是同宗。擅长篆书、草书。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现代书法家,“标准草书”的创始人。擅长草书。
萧友梅,字雪道,江苏扬州人。近代音乐家。其母为孙先生的姐姐。擅长隶书。
沈尹默,字中,号秋明,浙江湖州人。现代书法家。孙先生弟子中最有名者。善楷书小字。
另外,民国时期国文教师的职业较为清贫,一般教员除了上课之外,还会给学生批卷,或者修改文章,比如徐志摩、金庸的父亲都在此列。所以即使到了民国也是有很多穷秀才的,只不过穿着长衫,拿着长棍,看起来像个读书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