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翡翠玉蝴蝶很少?
“玉蝴蝶”,学名“象牙凤蝶”,属昆虫纲鳞翅目凤蝶科,是澳大利亚的国蝶。因全身遍布白色和褐色的斑纹,且前翅狭长似叶片,后翅圆形如花瓣,非常漂亮,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蝴蝶中的碧玉”、“美玉之蝶”等。 据估计,全世界有200多种凤蝶,我国至少有80余种。这些美丽的昆虫,由于色彩淡雅、姿态优美,历来深受人们喜爱。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开始把凤蝶的羽翼用作刺绣的原材料。而到了近代,西方首饰设计师们更发现了它另外的美——作为点缀在首饰上的宝石。
19世纪中期,美国纽约一位名为W·J·史密斯的首饰匠首次将“凤眼”镶嵌在戒指上,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希望之环”(The Hope Ring),随后这种工艺迅速风靡欧美。英国王室也格外钟爱这一饰品,维多利亚女王就常用“凤眼”装饰自己的珠宝箱。 而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女性曾经与“凤眼”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是中国著名的女词人、画家,也是一位奇女子——她本姓许,父亲是一名外交官;3岁时,她随父母定居香港;4岁时,其父将她送入上海一所教会学校就读;6岁时,母亲去世;12岁时,父亲再娶,新妇带来一个女儿,从此她多了两个妹妹。
尽管命运多舛,这位姑娘却才华横溢。她的词清新婉约,风韵独具,颇受民国大家的推崇,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女”!她画的蝴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天下第一蝶”!而她就用这双巧手,给后人留下了一件珍贵的宝物——一幅以“凤眼”为原材料制成的《百蝶图》。
这幅长5厘米、宽4.5厘米的小画,如今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虽经百年风云变幻,依然光彩夺目。而在当年,这件作品可是倾注了这位女词人大量的心血。 据赵朴初先生题写的跋语记载,这首《蝶恋花》原是为他恭寿堂母所作。作于1940年夏,当时作者70岁。但词中描绘的景色,却是作者童年时代的回忆:“帘卷西风”代指庭院中高高翘起的屋脊;西窗下的葡萄架代指房屋后面的菜畦,而“轻寒雨歇”则指一场秋雨之后天气转凉,万物肃杀。
全词情景交融,动静相生,意境深邃高远,余味无穷。不过,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还数结尾两句:“只怜幽草熏熏梦醒,重寻翠绕珠围。金镜暮檐空照影,最凄然,应是芙蓉旧时月。”这两句化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句,将个人对故国的思念融入大自然的万千景象之中,立意高妙,令人拍案叫绝。 也正是有了这块“凤眼”做材料,这首《蝶恋花》才能够流传千古,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