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书法家叫什么退?
这个篆书作品,是方介堪先生为我的母亲徐秀璋女士所刻的一方印,上款署“癸巳冬十月既望,时年八十又三”,下钤白文方介堪印,边款为“己亥重光,双馨堂主介堪” 乙未三月,又刻一方,上款署“百岁夫人正书名章并题”下钤白文“汉川方介堪”,边款署“辛卯春正月既望,时年七十有二” 这两个印,都是方介堪先生为了纪念他那位伟大的嫂子——我的母亲而所刻的印章。
我小时候住在台湾,每年暑假回上海都到黄浦公园去找妈妈(爸爸当时在浦东农村“五七干校”),每次回家都带一块石料让方老亲自为我凿印。记得有一块是青田石,上面刚凿出印文,红红的非常好看,但母亲说用不到,因为第二天要送回给方老。还有一次,带来了一块鸡血石,想请方老刻成印,但母亲说不必了,因这块石头是很名贵的,而且方老已经为我凿了一块印,用不着再刻了。
关于我对印章的知识,大多来自我的父亲。他的书房里有很多印章,上面刻着很多的名字和字号,大多是父亲年轻时结交的朋友和相识的名家。每遇到新的朋友,父亲都会送给对方一枚印章,所以父亲的印章堆得越来越多。 有一次,我无意之中看到父亲的藏书票,上面写着“刘知渐书画印”五个字,就问这是谁的印章。父亲告诉我,这个是民国时著名的文人画家刘履芬的印章。我又问什么是书画印?父亲笑了笑回答说:“这个‘印’就是‘画’的意思啊!古代的印章,每个字的笔画都分得很细,加之当时的刻工技术差,把一个字刻出来就像一根根的柱子,所以‘印’字上面的‘示’字旁就象一条棍子插在上面。后来工艺进步了,印章上的字变得圆润,‘示’字旁的竖线也消失了,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听了父亲一席话,使我大开眼界。同时也让我知道了,原来印章还可以这样玩。所以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后,也经常把自己创作的诗词、书法作品刻成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