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沙湾书法家何伯澄?
何伯澄,笔名柏澄、柏成、野夫等,1936年生于四川乐山的书香世家。8岁学书,始习欧体楷书,后转师颜体,中学时期得见《玄秘塔碑》《曹全碑》拓本,遂心仪于隶,遍临汉魏唐宋元明诸家名作。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何伯澄潜心钻研书法,其隶书写的风情万种、气韵生动;楷书写的结体严谨、笔法遒劲,深受业界称赞。
20世纪50年代,正在上学的何伯澄因家境贫寒而辍学,但他并没有中断学业,一边自学,一边坚持练笔。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和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他到县文化馆工作,后来又调到市级文化馆。在工作期间,他多次参加省内外书赛并获奖。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上发表或介绍,并被收入多种书画作品集,著有《何伯澄硬笔书法选集》《何伯澄书画作品集》。 进入新时期后,何伯澄离乡赴京,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美学理论。毕业后,他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和组织工作,历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艺术教育研究室主任、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副秘书长等职务。
由于长期的工作调动和居住北京的缘故,他在北京结交了许多知名艺术家,如赵朴初、沈鹏、欧阳中石等人。在这些大家的指点下,何伯澄的字越发显得大气沉稳。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个人书法展上,他的隶书作品被著名书法家刘炳森誉为“有韵味”,得到许多专业人士的肯定。
1997年,71岁的何伯澄从国家文物局退休回到成都。尽管年纪大了,但是他对书法的热情却有增无减。每年都要举办几次个人书法展,还经常到各地参加书展及交流活动。 谈到对青年人的书法学习建议时,何老说:“学书先须识书,不识书则笔墨浮滑,不知所从。须仔细鉴别古今名家法帖,其点划如何厚重,如何俊秀,如何飘逸,如何严正,皆须深思熟虑,牢记心中,然后下笔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