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前的钱是多少人民币?
100文钱,就是一千颗黄豆,两串大米(十斤)或四斤面粉。 1贯钱=1000文钱; 1万贯钱=1000贯钱=1000份两(42斤)铜或68斤铅锡。 唐朝是一斗米换一串钱(500文),宋朝是三斗米换一串钱(3000文),明朝初年是二斗米换一串钱,后来涨到一石米换一串钱(5000-7000文)。 一千文钱大约可以买2石米或者3石小麦。
北宋神宗时,朝廷颁布了“青苗法”,规定各地官府在每年春末夏初,按农户的田地数量,以每丁发给种粮五斛为标准,由官府贷款给农民,秋后归还本息,利率则是根据秋收的收成确定,如果收成好,则官府收取二分之一归公,如果是歉收年景就只收三分之一,如果遇到大荒年则免交。
另外,北宋还设立了“助役法”来充当徭役,按照土地多少缴纳一定数额的货币,由官府代你服役。 由于这两项政策都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实施之初遭遇到一些阻力,遭到一些地主阶级的反对。
南宋时期,因连年混战,赋税收入减少,为了支持财政开支和军费,政府不得不增加税收。据统计,光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到十四年(公元1144年)间,宋朝新增的税费就有三十多种之多!除了增发纸币外,新增税费绝大部分都以“折中钱”的形式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所谓折中钱,就是让百姓用实物交纳的税款,折成现钱交给国家。这些实物征收的税款,有的按照当初买入价计算,有的按照当时市场价计算,还有按照某种中间价格计算的,总之都比当地市场交易价要高,使得人民负担更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