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透视是什么?
中国画的“透视”是区别于西洋画的“透视”的,也就是说,西画着重于科学理性的观察方法,中画则侧重于主观感情的表达。中西方对自然界的认识不同,所以表现手法也会有所不同。 中国文化是以自然为法的文化;而西方则是以人为法的文化。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一体,因此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为我服务的,是可以为我所用的,是可以进入情感的。所以中画是主情的,是与作者的主观感情相统一的。这就决定了中画不可能像西画那样做科学的理性分析,而是强调创作者情感与对象本体(大自然)的沟通与融合——这种沟通与融合不是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实现的,而是在感性的基础上实现的主客体交融。
比如我们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景象之壮观,气势之雄伟,令人心生敬畏。但我们再看他的《清溪渔隐图》,又是那么幽静,闲远。然而这两幅作品都是写实作品,也都是作者本人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前面一幅是他刚到江南时所绘,后面一幅是他晚年归隐时是所绘。岁月变迁,心境不一,面对同一对象,却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这就是主客体的交融所达到的意境。而这种意境的形成,是在感性基础上对对象进行选择、提炼并且加工而成的。就像摄影中的“后期制作”一样,先有感性体验,然后整理、筛选、创作,最后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再比如王诜的《烟江叠嶂图》,画家在画卷上实现了时间上的延伸以及空间上拓展。远处山水重叠,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近处沙滩平阔,古树三株,枝干遒劲,向上伸展。再细看,山脚下,几间房屋错落有致,数人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整个画面虚实相生,远近呼应,富有强烈的动感。虽然这是画家根据他自身经历描绘的“实景”,但其中的意境已经远远超越了真实自然的本身。这也正是中国画“写意”——即意之所到,随心所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