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与玉哪个加工贵?
现在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是“玉”这个概念,它包括了软玉(和田玉)、硬玉(翡翠)以及岫玉等几大类。 “玉”这个词的出现要比“翡翠”早很多,可追溯到古代人们对矿物认知的萌芽时期。 《礼记·郊特牲》中有记载:“冕而朱绿,玄冠赤舄,天子之服;冕而翟(dí)朱绿,诸侯之服也……冕而黻(fú)衣,大夫之服也……”其中的“冕而黻衣”就指的有黑色装饰纹的礼袍,这其实就是古人对玉的印象——有如日月般光辉的石头,可能含有黑斑或花纹(纹理),是一种可以雕刻成器且高贵典雅的材料。 而“翡”和“翠”则分别出现在明朝和清朝。“翡”指的是红色颜色鲜艳部分,而“翠”指的就是绿色部分。 在古代人们对于颜色的认知远没有现在这样具体,所以其实“翡”“翠”这两个颜色,实际上涵盖了很多色彩,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
从颜色的角度来讲,“玉”的范围比“翡”和“翠”都要宽泛得多。现代定义里的“玉”是包含硬玉(即现在的翡翠)、软玉(和田玉)和其他多种玉石的统称。 古书上所说的“玉”,现在大都可以在软玉里找到对应的材料。但是除了软玉外,其他几种传统意义上的“玉”,目前都已经很少用它们的本名了。 例如被称为“皇族之玉”的和田玉,在清代以前本来也叫“玉”或者“真玉”,到了清代才称为“羊脂玉”。还有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其实质就是一块天然水晶,而现在我们常将其称为“透水白玉”——因为这种材质的颜色,透明度都好,而且质地白润,简直就像雨水浸泡过的白玉一样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