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对个人有何提高?
我是学建筑,不是学艺术的。但艺术史、美术史这些课程也上过一些,虽然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泛读为主,但这些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还是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比较喜欢日本美学,因此对日本古代的建筑、绘画等比较感兴趣。在翻阅大量文献后,我发现日本美学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平衡,秩序与自由的搭配,普遍与特殊的融合……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
同时,在看待中国建筑的时候,我也用到了这些美学观念。比如在考察唐代建筑风格时,我就用了“简约”和“繁复”两个概念去分析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审美取向。 另外就是哲学方面的影响了。比如在看待宋代建筑风格时,我用的概念是“理”(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意”(文人画中的写意)。而在看待元代的风格时,我用的是“静”和“净”。虽然这些概念并不是来自美术史教材本身,但我发现只有使用了这些概念,我才能真正理解这些时期的风貌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理。
当然了,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不能只停留在“美”的层面上,还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真”和“善”的一面。不然的话,很容易本末倒置。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让我单独评价美术史这门课,我会说:“没啥卵用!”因为真正学好这门学科,所需要的知识、积累的经验都不是这门课能够给予的。但这门学科所提供的视野和格局却是我希望孩子能够接触到的。因此我建议大家可以找个美院的同学或者老师要一本美术简史来看,最好能够对照着看看不同的版本,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版本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