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有保值价值吗?
从历史数据来看,白银的保值效果不如黄金。 自1975年以来的46个牛市或熊市中,黄金平均涨跌幅为+282.3%,白银仅为+34.0%;同样的,在46次经济衰退中,黄金平均跌去4.8%,银价下跌幅度达到14.9%。也就是说,在市场波动中,银价变动幅度比金价大,但涨幅却不及金价的1/7。这是由于白银的工业属性决定的,当经济形势向好、通货膨胀高企时,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通常会上涨,而这时白银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反之,在经济萧条时,金属价格往往会出现下滑,银价也不例外。在经济周期中,银价变动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从长期来看,二者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动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的价格几乎毫无例外地呈现出上升趋势;进入80年代之后,虽然贵金属价格整体处于高位运行,但在一些年份中,金银价格仍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究其原因在于,随着世界经济形势趋于稳定,美元地位稳步增强,黄金和白银的货币属性逐渐弱化,其商品属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值得注意得是,在过去数十年间,尽管各国央行一直在买入黄金,然而市场对黄金的需求并没有因为央行的持续增持而水涨船高。据统计,目前全球官方黄金储备量已达35万吨,然而全球每年的黄金需求大约为1500吨,其中700吨左右用于装饰品加工,800吨用于投资。可见,尽管央行一直在增加黄金储备,然而这些储备仅仅占全球产量的一半都不到,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在全球各个国家积极推行量化宽松之时,美元指数不断创出新低,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作为具有货币属性的黄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全球各大央行累计抛售了约100吨的黄金,为年内最高值,仅次于2013年第四季度的抛售潮。
虽然今年二季度央行减持势头有所收敛,然而全球经济前景并不容乐观,各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依然保持宽松基调。在此情况下,黄金价格有望继续得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