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没有颜色叫什么?
我们平时说的“翡翠”,其实是一种统称,其具体种类有绿色翡翠(称“翠”)、紫罗兰翡翠(称“春”或“椿”)、黄翡以及红翡等等。其中以绿翡为代表。 此外还有我们不太常见的蓝水翡、绿水翡、灰绿翡和黑翡。 这些不同颜色的翡色宝石,除了红色的翡由铁元素致色外,其他颜色的翡都是由铬元素致色的。所以从化学成分上来看,它们都是硬玉岩。不过因为这些矿石中除主要含有硬度很高的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外,还含有很多其他的矿物,比如辉钼矿、角闪石等,因此这些矿石的硬度会略有差别,但都相对较高。 那为什么同样是由铬元素引起的颜色,在翡翠上显示的颜色却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这是因为构成翡翠的矿物表面具有晶面相态——它们是以微晶结构存在的。所谓“微晶结构”是指组成矿物晶体粒径很小(1um以下),而且相互之间排列松散,因而光线可以穿透进来形成颜色效应。因为不同颜色光的波长不一样,所以他们到达地面后形成的色散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其中绿光和蓝光波长短,红光波长比它俩都要略长一些。 所以可以看到,绿光和蓝光经过珠子的散射之后形成的蓝色调,而红光偏黄的色调要更亮些。 这也就是为什有些朋友买到的玉石挂件虽然看起来是绿色的,但是灯光或者阳光下看上去却有蓝色、紫色甚至灰色调的缘故了。 除了这种由于矿物晶相差异导致的颜色渐变之外,还有些天然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导致部分矿物脱落,剩下半透明的矿物颗粒均匀分布,形成独特的“玻璃光泽”“蜡质光泽”“油脂光泽”,这时候的宝石常显得晶莹剔透,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