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的裂纹?
在珠宝玉石行业里,我们把这种天然形成的裂缝称为“裂纹”或“石纹”;而把人为导致的裂痕叫作“创伤”或“裂纹”。 严格来说,“裂”和“纹”是两个概念。一般来说可以这样来区分它们:
1、产生原因不同 “裂”是自然界的力量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破坏现象,它往往发生在翡翠结构最不稳定的部位(主要是翡翠的张节理上).由于张节理的存在,使原来的晶体变得松动易碎;在应力作用下,当外力大于玉石原有的抗张力时就会出现断裂现象----即我们所说的“裂”。 而“纹”多由翡翠原生矿中的组分相互错移形成,是在较长时间的地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翡翠内部质点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没有明显的不稳定感觉。
2、对翡翠品质的影响程度不一样 在大多数情况下,裂会严重影响翡翠的品质与价值;“纹”虽然也对翡翠的美观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一定就会危害到翡翠的结构,所以不会影响其品质的优劣和价值的高低。
3、表现形式不一样 “裂”一般呈直线状,有明显的断裂痕迹,且常常有肉眼可见的缝隙存在,“裂”常伴有颜色变淡的现象发生; 而“纹”则通常表现为曲线,大多为条带状、波纹状的线条形态,而且比较细密,从表面一般看不出明显的缝隙。 4、处理的方法不一样 对于那些裂隙较宽的“裂”而言,要想达到完美的修补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勉强进行修复后效果也难令人满意:因此,在选购翡翠时尽量避免购买有此缺陷的产品为佳!而对于那些“纹”来讲,则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加以掩盖,如在雕刻工艺中将“纹”处作为图案的一部分予以装饰等。当然,若“纹”太宽太深的话也最好就别想了——毕竟这是天然的产物嘛!
5、成因不一样 如果一块翡翠上有许多细小的线痕密布其间,那可能就是“石纹”了!这些线形纹痕一般是由于翡翠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多为压扭性剪切应力所造成的破裂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玉件内裂。 “石纹”的形成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当岩石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时,其中某些矿物晶粒会发生变形而相互粘结在一起成为致密块体,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矿物颗粒又发生了破碎,于是形成了许多细微的裂逢:之后,随着翡翠矿床的逐步演化,这些微小裂逢就逐渐加深加宽,最后变成了肉眼可辨的“石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