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翡翠怎么形成的?
粉冰种,又称“干青种” ,是翡翠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种。 粉冰种颜色呈粉色、淡绿色或淡黄色,表面油脂光泽,多呈不透明状,是冰种和糯种之间的一个品种,属于半透明或不透明品种。
1. 形成原理 因为粉冰种的透明度介于冰种与糯种之间,所以其形成过程也介于二者之间。一般认为,其形成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岩浆喷发形成结晶粒状体,经过高温高压冷却凝固后形成了硬玉岩(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NaAl(SiO_4)2])。之后岩石发生碎裂,部分硬玉晶体离开主体,在表面形成凹坑或者洞痕,从而变得透明、干净。而粉冰种就是由这种硬玉晶体含量比较高并且质地非常细腻均匀的一小撮玉石集合体组成的。
2. 特点描述 从外表来看,粉冰种往往呈现出半透明至不透明的油性光泽。颜色上,粉冰种的颜色并不一致,有全绿的、有飘黄的、有飘粉的,也有颜色深一些的。但无论哪种颜色,都必须均匀纯净,如果含有灰色、橙色等色调,则质量不佳。
内部特征上,由于粉冰种往往是硬玉晶体组成,所以可以看见其中的晶体颗粒,如同冰裂纹一样,行话叫“棉”,但是比玻璃种里的“棉”要细很多,粗一看去会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
因为有了这些晶体的存在,所以粉冰种的光泽不像冰种那样亮晶晶的,而是更为柔和、油润。 由于粉冰种含有的杂质较少,故透明度较高;同时由于含有较多色根,所以色彩比较淡雅。总体来说,粉冰种有着冰清玉洁般的质感,犹如一位青涩的小姑娘,惹人怜爱。
3. 分类及命名 根据颜色深度不同,粉冰种可进一步划分为粉冰白、粉冰黄和粉碧绿三种类型。 其中,粉冰白为白色底,带有一点粉色调,非常素雅;粉冰黄为浅黄色底,带点粉色调;粉碧绿则介于粉冰白和粉冰黄之间,底色为绿色。除了以上三类之外,还有一些颜色特别深的粉冰种,通常被叫做“老粉”,颜色近似于深色紫罗兰玉。